无标题文档
当前位置: 首页» 新闻快递

聊城大学“大洋绿洲—中文+应对气候变化”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开班

时间:2022-12-01点击:

11月28日上午,聊城大学“大洋绿洲—中文+应对气候变化”2022年“汉语桥”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开班仪式在办公楼B201会议室通过线上线下交互模式举行。中国驻萨摩亚大使巢小良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美大处处长袁丽应邀出席并线上致辞,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王昭风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,萨摩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万会、萨摩亚学员代表马克线上发言。聊城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肖海荣主持开班仪式。

交流项目11月29日正式开始,为期11天,开设实用汉语、岛国印象、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讨等课程共12门,聘请了陈德正教授等专家主讲,吸引了世界各国100余名青年学生报名参加。

  在致辞中,巢小良对项目顺利实施和太平洋岛国学员的积极参与表示祝贺。他指出,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,向世界作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中国承诺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。中国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付出了巨大努力,并积极帮助各国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坚定地站在一起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。他希望岛国学员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,为各国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努力。

  袁丽对项目顺利开班表示祝贺,向为项目设计和实施付出努力的各方表示感谢,并向学员积极参与线上项目表示欢迎。她表示,“大洋绿洲”作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聚焦汉语与气候变化的新倡议,旨在让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从中国文化中领略中国人应对气候变化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,了解当代中国认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,并为中外青年搭建互信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。语合中心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和跨语言交流互动,愿与相关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,为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发展,更好致力新时代民心相通做出贡献。

  王昭风介绍了聊城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国际化办学工作开展情况。他表示,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,人类要合作应对。无论中国还是太平洋岛国,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派和实践派。聊城大学将在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机制下,打造双方人员培训、技术合作、学术研究等合作平台,提升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。他希望学员通过学习汉语语言、中国文化、气候变化相关课程,深化气候变化认识,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,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。

  陈万会表示,萨摩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将在开展汉语教学的同时,积极推动中太双方互利合作与可持续发展,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学术交流、专业培训和共同研究,积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学员代表马克说,汉语学习给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窗子。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给各国提供了宝贵经验。他将“见贤思齐”,学以致用,为岛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多做有意义的工作。

      来自萨摩亚、汤加、斐济、基里巴斯等太平洋岛国和俄罗斯、越南、约旦等国的参训学员,聊城大学赴汤加教育援外教师,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、国际合作交流处、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负责同志及项目主讲教师共100余人参加开班仪式。

 

作者:高飞   来源:国际教育交流学院